文玩行業(yè)有句話叫“萬物皆可盤”,無論什么東西到玩家手里,都能盤出完整的包漿。
那么和田玉要如何把玩,才能盤出效果呢?
一、選擇精品,玉質(zhì)為本!
有人覺得沒有盤不好的玉,但有的和田玉就是盤不出來,比如俄料就是越盤越干的典型玉種。
同樣是和田玉,籽料的可玩性明顯要高許多,上手油脂感十分強烈,就像一塊天然的油疙瘩。
細密度越好的玉種,礦物基礎(chǔ)就越優(yōu)秀,不但更容易產(chǎn)生包漿,把玩出的最終效果也更亮氣。
如果時間精力有限,最好選擇一塊底子好一些的和田玉藏品,否則很可能會出力不出工。
二、皮色有趣,沁色優(yōu)先!
喜歡上手玩玉的行家,皮色籽料就是第一選擇。不但色彩變化十分豐富,而且還能緩解重皮色料的干澀現(xiàn)象。
無論是俏色巧雕還是天然原籽,玩皮賞皮都是最有樂趣的事情,幾天時間就能見到勞動成果。
另外像黃沁這樣的后天致色料,同樣也是不盤不行,放久了不但玉質(zhì)發(fā)干,還有返堿起性的風險。
很多沁色料盤不盤就是兩種玉,剛做出來的料子雖然漂亮,但就是有種“夾生”的感覺,盤出來的玉老氣十足更有味道。
三、溫和清潔,除蠟去油!
這里需要提醒一下大家,和田玉藏品在雕刻制作完成之后,一般都會做一層薄薄的油蠟。
這種方法有點類似貼膜,不但能提高油脂感,還能掩蓋一些微小的綹裂和棉點,是玉器出廠前的常規(guī)工序。
但這種油蠟在盤玩上手之前,最好能用溫水擦掉,做一個全面清潔,讓藏品回到一個比較天然的狀態(tài)。
這個過程其實還有幾分“認主”的意義,讓玉石離開雕刻師、商家、其他玩家之手,從此就是個人收藏了。
四、凈手慢盤,注意力度!
和田玉的硬度和韌性都很高,有著良好的加工性和耐磨性,本身也不算特別害怕磕碰。
但即使是這樣也不能過分折騰,至少那種盤的咔咔作響的玩法,肯定會對玉質(zhì)本身產(chǎn)生傷害。
尤其一些精工細作的雕件,有不少類似微雕的細節(jié)和線條,不知道消耗了大師多少心血,如果磕碰損傷就太心疼了。
實在手癢的玩家,可以考慮一下比較耐盤的手串,中間加上一些硬度較低的隔片,盤起來應(yīng)該會好一些。
五、妥善保存,定期補水!
有些玩家喜歡把和田玉當成包掛或者車掛,這本來是個很有意思的玩法,但如果是特別好的玉就有點奢侈了。
和田玉的料性穩(wěn)定性不錯,但特別害怕冷熱和干風。如果隨手放到空調(diào)出風口或暖氣片上,就很容易起皮跑水。
和田玉是喜水的玉石,尤其像和田籽料這樣的河道料,有時間拿清水浸泡一下,可以讓藏品更加干凈漂亮。
另外對于那些愛抹油,甚至喜歡在臉上摩擦的藏家,還是建議謹慎使用。汗水和油脂可以加速包漿,但也會影響成品效果。
和田玉包漿從來都是個漫長的過程,慢工出細活,用心更用意,可別因為一時心急毀了一塊好玉。